中国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的感知,似乎处在两个维度。
一方面,在短短几年内,无论是智能手机的用户规模,还是制造水平,中国都达到了一线标准,我们甚至能自豪的说,在国内大量基于手机这一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创新,连大洋彼岸的硅谷都不曾有过。
但另一方面,智能音箱这个品类,在国内却并没有像 Amazon Echo 那样发展起来。对国内用户来说,这一品类仍然只是少部分人体验尝鲜的工具,没有发挥出如想象当中 Echo 那样的实用性。
这看起来是一件不好理解的事情,是用户没有使用习惯吗?但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时人们也没有使用习惯;是家庭没有需求吗?但是语音交互在一些场景下的确比触控更加方便。
那究竟是为什么?智能音箱没有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家家户户都需要的产品,中国用户究竟需要什么?在国内互联网公司摩拳擦掌之后,智能家庭的终端要怎样塑造?这些,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找到一把「钥匙」,打开一个家庭
能实打实的解决某个具体问题,就是产品成功的第一步。这一点,在 Amazon Echo 上体现的尤其明显。
2014 年,像大家熟知的,是 Echo 发布的年份,这是如今大家能够回忆到的智能音箱发展元年,但很多人可能忘记了这一年发生的另一件大事,那就是 Google 斥资 32 亿美元收购了当时大名鼎鼎的智能家居品牌 Nest。
Nest 全称 Nest Labs,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,它的创始人是被称为「iPod 之父」的前苹果工程师托尼·法戴尔。在 2010 年成立之后,凭借设计极为出色的智能恒温器 Nest Learning Thermostat,它成为了美国科技行业受到关注的明星。
这款产品能够在不改变传统家电情况下,为家中的空调加入智能调节温度的功能,并且还拥有自学习的能力。用户只要在第一周使用的时候自己手动调节温度,之后恒温器就能获得并分析这些数据,然后进行智能的温度控制。
可以说,Nest 实际上已经为美国家庭打造出了一个智能家庭的终端设备,那时候即便大部分家电设备还没有智能化,但人们也已经有了家庭智能产品的初体验了。也正是这一年,Echo 诞生,由于它能够用语音来连接并控制 Nest 能力,一下子让人们有了「语音控制空调温度」的惊喜。
由于美国人的房屋设计,以及家电的使用习惯特点,实际上语音控制空调、电灯等设备要比自己去找到开关再控制来的省时省力的多,因此 Echo 从一开始,就让人们能够体会到家庭生活因为 Echo 而带来的便利,它实际上解决的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:如何在人们家庭场景中,找到比传统交互更大的优势?而这一点,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后没有解决的问题,所以 Echo 出现后,这个问题有了一个答案,你可以更方便的通过语音控制家电,即便它们有些并非智能产品。